3月10日 Edfu,Karnak,Luxor,Karnak神庙
神接着神,庙连着庙
昨晚我们的船就已经杀出重围,冲到了另一个重围之中。
5点起床,拉开门帘,一看,船又挤到了一块去了。

今天早晨要去看Edfu神庙。
导游约了我们5:45出发,这已经算是全船最晚出发的了。等我们集合的时候,船上的游客都早都走了。
穆罕迈德领着四人穿过三条船的中庭,不紧不慢的走到岸边。天色还没完全亮起来,路灯还未熄灭,空空荡荡的马路只有零星几辆车还停在路边。层层叠叠的游轮上的游客早已经到了Edfu神庙,迟一点的或许还在路上。只有我们刚刚出门。
穆罕迈德预订好两辆马车,在路边等着我们。大家还是先拍照,再上车。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都兴用马车过去。满马路都是。破旧的马车,拉着我们,迎着清晨的微风,向神庙哒哒的走过去。

到了神殿的门口,成片的马车和大巴还有游人,早就聚集在这里

参观者的队伍从门口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再从那里折叠,又出现在空旷的院子里。

下了马车,跟着导游走到了已经折返了不知几道的队伍的末尾。一转头,就找不到导游了。现在6点了,神庙到了开门的时间。
一个穿白袍的年轻人走过来问:你们是穆罕迈德的朋友?
我说:是的。
他指着门口的方向,说:他在那边。
我们就要离开队伍去他指的方向那里。他拦住我们说:别走,跟我来。
我们跟着他,从小集市区插过去。有人在那里拦着。他和对方打了招呼就给我们放行了。路上他和我们说他是穆罕迈德的好兄弟,也是早晨拉我们过来马车司机的儿子,也是公园卖票的。我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在这里要坐马车。我们照顾他生意,他照顾我们插队。
穿过集市区,他把我们交给另一个背着包的短袖男人。他领我们走到了扫描入场券的地方。这算是直接插队到前面了。
穆罕迈德在那里等着我们,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他一脸骄傲的告诉我们这是Egyptian Way。

进了神庙穆罕麦德就让我们自己进去,他在外面咖啡厅等着。该交代的昨晚都交代了,今天按着攻略走就可以了。
标准的埃及神庙结构,正面是两扇巨大的门塔。这对门塔是埃及神庙中第二高的,第一高的是卡纳克神庙的门塔。门塔上留着的洞口,是在祭祀庆典的时候,用来插旗的。

始建于公元前57年的Edfu(爱得福)神庙,花费了180多年才建成。和我们早先看的菲莱神庙,Kom Obo神庙,都是埃及皇朝晚期托勒密时代的建筑了。建造的地点就是在荷鲁斯的诞生创造之地。
在公元300多年罗马统治时期,非天主教的古埃及神庙就被废弃了。照例,上面的神像被天主教的信徒兢兢业业的凿掉。然后防火一把烧掉。之后的几千年,它逐渐被沙漠掩埋,只有高耸的门塔的上半部还留在地面之上。

而人们开始在其上盖房子,忘却了前人的文明,直到欧洲人的到来,才让古文明再一次的重见天日。

爱得福神庙,因为它供奉的是天空之神,法老的保护神,荷鲁斯,所以又叫荷鲁斯神庙。门口两个神兽就是荷鲁斯了。
两只荷鲁斯,一只没有嘴巴,一只没有帽子,真奇怪,真奇怪~
没帽子的这一只明显的很郁闷。


第二道门旁边,有两只更完整的荷鲁斯,因此也成了拍摄热点,身前永远都有人在和它合影。

导游很清楚今天会有千军万马冲神庙,所以昨晚特意嘱咐我们,一进门趁着人少,直杀内殿,从里往外参观。于是秉持着他的要求,直接往内殿跑。但是不要小瞧了埃及,所见略同的英雄们不在少数,结果到内殿的时候,荷鲁斯的轿船已经给围的水泄不通了。
好在大家基本上都是拍完两张照片就跑的节奏,所以一会儿就到了第一排。
这个轿船在祭祀的时候,会被抬到神庙顶上,象征着荷鲁斯走过的足迹。摆在这里的是现代的复制品。

壁画展示了抬轿的情景。

黑色的屋顶,就是当初烧毁神庙留下的疤痕。

这时候,大部队都涌入了内殿。穆罕默德介绍的门口两个图书馆也没有怎么认真的看了,就赶紧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仓皇而逃。那两个图书馆中出土了大量的完好无损的莎草纸书卷。
人群之中,我们挤到了人比较少的偏殿,出来又随着人流,跑去楼梯,拾级而上,结果看了个寂寞,就一个大铁丝网门拦着路。上当的众人都骂骂咧咧的下来,新来的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暴躁,我也上去看看……生命在这里达成了轮回。

内殿大体就这样了,出来透透气。外面也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每个人茫茫然的听导游说着这个神那个神,就是眼里没有神。

穆罕迈德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数数壁画上有多少河马。这个河马是塞特神,把荷鲁斯的爸爸干掉后统治了埃及。然后荷鲁斯长大了,在妈妈爱神的帮助下,把塞特给叉了。所以满屏都画着叉河马的场景。


沿着城墙跟往外走。

荷鲁斯神像前还是那么多人在合影。有人坐在Horus像的座上拍照。旁边一个中国的小朋友问她妈妈:这不是文物吗?不是要保护的吗?她怎么坐在上面了?她妈妈说:什么地方都有素质低的。

从侧门走出来才是真的安静了。爱得福神庙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高耸门塔了。人在下面只觉得自己的渺小。

和导游在咖啡馆碰头,一起从庙宇出来,就开始在茫茫的马车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辆。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马车夫抽着烟,驾着马车,来到了我们面前

坐在颠簸的马车上,看着早晨的温暖的阳光,轻柔的撒在了混乱的庙前。一驾驾马车踢踢踏踏的颠簸着每个乘车的人,把他们驮回游轮。

终于可以仔细的看看这个小镇了。满城尽是垃圾。

但是也有民用的最先进的科技混杂其中。很有一种Dystopia(反乌托邦)的即视感。

瘦马加鞭,一会儿就到了码头。

回到船上已经过了7点半,直奔饭厅。整条船上的游客现在都聚集在这里。台湾导游经常一个人排队,排到她了,就招呼她的团员都过来插队。后面的人都开始蛐蛐她。
闹哄哄的吃饭的时候船就出发了。这时候舷窗出现了一个小贩,开着小船,挂在我们的船上,冲着舷窗里吃饭的我们打招呼,展示他的小商品。我们都很新奇。因为它出现在对面的舷窗,那边窗户旁边坐着一对日本的小情侣和他们的导游。他俩也掏出手机拍。然后也招呼我们过去拍。
过一会儿,可能是楼上也开始出现人了,他开始了正式的叫卖。

吃完了饭,我们也跑到楼顶甲板,看独树一帜的尼罗河小贩在河上贩售商品。
小船挂在了大船上。桨手就可以腾出手来做销售支持。

销售卖力地展示推销自己船舱里的东西

客人不满意,他就源源不断的从船舱里掏出新的花色

然后开始讲价,价格谈妥后,小贩就把货品卷成一团扔上来。楼上游客选好了,就把钱卷在衣物里,扔下去。

一开始那两个日本情侣在上面明显就是享受这个购买的新奇过程,买了一件大毛巾。过一会台湾团也来啦,都在上面和他讨价还价,挑挑拣拣忙的不亦乐乎。不满意的再扔下去。有一个人还扔偏了,把纱巾扔河里去了。小贩看着纱巾随着滚滚河水北流去,也无可奈何。好在大家扔上来扔下去,也就出过一次差错。

台湾团友们一边抱怨东西质量不好,开线了,不软乎,一边让小贩不停的往上扔。大叔对这迷之操作很费解,替小贩捏一把汗,别扔了半天白忙活。最后他们还真买了不少,大家开开心心的结束了大采购。
这边交易还在进行着,我们的船已经开始了尼罗河竞速模式。谁能抢先开到闸口,谁先过,谁就能下午就开到Luxor,还可以看灯光秀。不然要第二天才能去冲关,压缩了第二天的行程。因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帆竞渡。不同的是每个都冒着黑烟,把天空染成乌黑的颜色。

岸边的人家早就对河面上的赛轮船习以为常。牛儿们在树荫下吃着草,小朋友坐在自家门前玩耍,今天这家人不打渔,小船翻扣在岸边。各自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如果没有垃圾的话,那真的有点像诗一般的田园诗画,现在只能是湿垃圾了。

虽然村子穷又破败,但是大叔还是很喜欢看里面的烟火气的。河边洗衣的,玩水的,晾被子衣物的,打鱼的,无一不透着生活的气息。

尽管房子大部分都是砖头裸露在外面,也没有修饰好的屋顶,都像是没完工的工地,但是它的部分墙面,还是涂着鲜艳的色彩,显示着主人特别青睐的房间


水鸟在水面上自由的奔跑飞翔

白色的鹭鸶静静地站在船头,看着渔夫一次次的撒网,期待着漏网之鱼。人与鸟就是这么和谐的相处。可见至少这里的渔民是不吃鸟的。

一缕浅滩把尼罗河一分为二,竞赛的游轮在两侧深水区,中间的浅水区就有渔夫在打鱼。

打鱼,字面意思。高高举起的长杆,因快速挥动而弯曲,直击水面附近的游鱼。把它打晕后再从水里叉上来。据说这种打鱼的方法在埃及也是被使用了几千年。

村村有高塔,每个村至少一到两个清真寺。马上斋戒月就要来临了。斋戒月也是个欢庆的节日,所以很多居民都开始挂彩带。作为发起斋戒月的中心清真寺自然也开始有人在高塔上悬挂彩带了。

就这样一路欣赏着沿岸的景色,轮船还是在加大马力向着闸口冲刺。破旧的船旗在风中猎猎,仿佛还在硝烟弥漫的战斗之中。烟也是有的,战斗也是有的。

远远的看到了闸口前的废弃的旧闸口。

这边的清真寺彩灯已经安排好了。

清真寺旁边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周围最好的楼房了。可能这里卖房子不说是好学校的学区房了,而是寺边房最受追捧。

我们开始向着闸口的队伍冲刺。后面赶来的几条船突突突的超过我们,在我们船侧打个转之后,有停对岸的,有掉头往回开的,有停在河面上的,也有到我们船后排队的。反正你就是看不清楚什么按什么顺序来。他们的顺序和陆地交通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令人迷惑。
一条游轮,冲到了我们前面。十几只小船好像狼群一样向它冲过去,吓得游轮赶紧掉头。

一艘销售完,就开始向下一艘围攻。

一艘艘船被团团围住,不放点血是不要想走了。远处的沙丘在烟雾下隐隐露出身影,看着埃及人在为了生活拼命。

跟着前一艘船一起渡过旧闸口。

旁边的码头上也聚集了几个小商贩,向路过的船只兜售货物。简直是无孔不入啊。

旧闸口过去之后,同样来到楼顶甲板的穆罕迈德,和大家一样趴在围栏上,如释重负的说:今天是能赶得上了。新的闸口就在前方不远处。这边是两排。一个闸口每次通行两条船,进来了之后,后大门缓缓关闭,前门开闸放水。我们船后本来跟着一艘小商贩的船,看闸门关了,竟然爬上闸门继续推销。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拼,还是有悠闲垂钓的人,躲在树荫里,享受着正午的时光

岸边也有楼房刚刚扎完彩色飘带,站在屋顶和游轮自拍合影

12点半,轮船出了闸口,向卢克索驶去。

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小贩们也都累了,把小船挂在船上,自己躲里面睡个午觉。

3点15分,游轮到了卢克索港口。照例,所有的船挤成了一堆。我们这次在最外面一排,因此要穿过并排的几艘船才能上岸。

码头距离市区还有一点距离。要先开一会儿才能进市区。

Luxor 作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比开罗干净漂亮整齐,最惊人的是有红绿灯,而且大部分人还遵守。城市岸边还有一个码头,也是一溜游轮排开。岸边宽敞的步行道,精美的围栏,还有路边的马车。这里的马车好干净,状况也好。但是马也是都不怎么胖,露着肋骨。

Karnak神庙,作为埃及仅次于吉萨金字塔的第二受欢迎的景点,我们到的时候游人数量真是很少了。可能早晨也会是接踵摩肩的挤,前一天没赶上过闸口的船,早晨都会来看它吧。

Karnak神庙从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建造。后来的法老很多在这里加建自己的神庙。扩庙运动一直持续了将近2000年。直到扩到了整整一平方公里。给公众开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都在这里建呢?因为卢克索这个城市的前身是Thebes,古埃及的非常重要的城市,很长时间都是他们的首都。所以Karnak神庙,最早的含义是“被最多人选择的地方”。因为埃及人所信奉的神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在改变,因此这座神庙里的神像各不相同。
这里的门塔是埃及最高的门塔了。
大门前两排公羊的雕塑。

进去还是一排公羊的雕塑。

卡纳克神庙最出名的就是The Great Hypostyle Hall。这个巨大的大厅占地5000平方米。门口两个石像又是拉美西斯二世。重大场合他是一定要出场的。

大厅总共有134根巨大的柱子,分16排。中间的12根高达21米,其余的柱子高10米。

柱子上的横梁,每根重达70吨。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利用杠杆和人力把这么沉重的石梁稳稳的放到20米高的柱子顶上,不能不说是人类的奇迹。而柱子的头部,都是莎纸草的形状。为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损坏,它们都是柱子立起来后,工匠们再上去雕刻出来的。

柱子表面的色彩经过了几千年依旧艳丽,徜徉在这些巨大的石柱之下,不由的让人心生敬畏。175年前, David Roberts去看的时候,颜色更鲜艳。

卡纳克神庙的另一个景观就是三根方尖碑了。首先走到了Thutmosis 一世的方尖碑,其上雕刻着他的一生的成就,军事强盛,经济繁荣。方尖碑和它的主人一样,傲然于世。

再往里走,就是一片废墟了。几棵棕榈树陪伴着古老的大门。不知穿过其间,是否可以穿越时光,目睹千年前的文明古国。

但是并不能,因为铁门锁着呢。除了中厅这一片区域,其他地区都是不对游客开放的。

往旁边一走,就是他的女儿女法老Hatshepsut的方尖碑。作为古埃及的武则天式的女王,Hatshepsut在这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因为她的继子/侄子即位之后,把任何和她相关的名字,雕刻都给凿了,足见他对她的切齿痛恨。为什么呢?因为Thutmosis 一世死掉之后,二世继位。二世的老婆就是Hatshepsut。二世死掉以后三世继位。那时候三世只有两岁,于是Hatshepsut垂帘听政作为摄政王。摄政了7年之后,她自立为法老。也没有废帝,就和三世共享权力。直到22年之后,三世有了足够的力量,把她杀掉,独享大权,开始了自己文治武功的年代。又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勇者法老。

第三个短粗的方尖碑是Seti二世的,很久以后的法老了。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台湾的姑娘。我们和她聊了几句。小姑娘现在准备独自环游世界,已经独自旅行了8个月了。大家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希望她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了神庙上的时候,我们结束了Karnak神庙的游览,赶往下一个神庙,卢克索神庙。看完卢克索神庙还得再回来看卡纳克神庙的夜场。

上车前,大家想去一趟洗手间。导游说10块钱,你没钱了5块也行。他先上车等我们。结果我们过去,看厕所的人坐在厕所门口的办公桌前,用中文说:20块一人。我们说导游说的是10块啊。他就咬定:怎么样都是20块。大家都没带那么多埃及磅,于是三个人凑凑给最急的Amy去了。我们三个就到院子里等她。Amy急匆匆从厕所出来,讲她刚从隔间推门出来,看门的男的就进去清洁了。她吓得赶紧出来了。我们就有点后怕,说应该在门口站着等她。这是第一次被埃及人宰客。
上车和导游说了这事儿,导游也说他太坑了。
20分钟后,从卡纳克神庙开到了Luxor Temple。乌泱泱的到处都是人。敢情人都在这里啊。
神庙前面少了的那根方尖碑。就是送给了法国,现在矗立在协和广场的那根。这根本来也是给法国的,但是一直太大个了,没运走。后来法国把这根的所有权又归还给了埃及。

神庙对面就是斯芬克斯大道,两排狮身人面像拱卫着宽敞的道路。

卢克索神庙其实并不是供奉哪个神的,它是历代法老加冕的地方。
神庙的中轴线是个折线。最早建神庙的 Amenhotep 三世原本是按照春分秋分太阳日出日落的垂直线建立的。等拉美西斯二世来了,把神庙大规模扩建,增加了巨大的门塔,方尖碑,自然少不了自己的雕塑。

神庙后半部扩建的时候,拉美西斯要求把新建的部分正对着卡纳克大门,因此中轴线从这里歪掉了。


罗马人来了,把这里改建成了天主教堂。罗马人走了,穆斯林来了,就在这里建了清真寺。

卢克索神庙被风沙淹埋了很大一部分,露出的部分又被建了民房,仓库,商店,还有成堆的垃圾山。清理走了绝大部分,只有现在还在使用的清真寺依旧保留在东大门。

拉美西斯增建的部分也只留下了柱子和横梁。

离开卢克索神庙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

现在要再回到卡纳克神庙看灯光秀。
到了卡纳克神庙,导游说我去给你们付洗手间的钱。他就付了5磅一个人。
在进去神庙之前,穆罕迈德说:请给我几分钟时间,我祷告一下。我们自然没有问题。他去大厅一角去虔诚祷告去了。我们就在门口的博物馆看看介绍。
等我们进场的时候,音乐解说已经开始了。他去服务台给我们领了中文解说器。公开广播的对白是英文的,解说器里有各种语言,包括普通话。但是他们三个的中文解说器一开始都正常说了几秒钟,后面就都沙拉沙拉的不清楚,调其它语种的频道反而都超清楚。

大家都在忙着调试,我也来帮忙。反正我不听中文也可以,就和他们换解说器,也没用,我的中文频道也不好用。就是一通忙活,都没怎么听到解说的啥。但是灯光效果是相当的惊悚。

和金字塔的灯光秀水平难分仲伯。看来现代埃及的审美还是很独特的。
但是看到柱子之间露出的夜空,有明亮的星星在闪烁,却是另一番风味。

我们就百无聊赖的走在队尾。他们也放弃了解说器的调试,我就看看夜景就很满足。

再次走完了一圈,跟着人群到了旁边的圣湖的坐台上。

继续看惊悚的灯光秀。

闲着无事就在测试解说器。最后还是老婆发现,解说器距离耳机只要不超过20厘米,就很清楚。终于大家听上了解说。但是马上都被解说员过于声情并茂的解说给笑出戏了,从惊悚片变成了喜剧。
灯光秀结束往回走,却看到很多漂亮的夜景。神庙的废墟在星光下更显得孤寂与沧桑。可惜不让带脚架,只能拍成这样了。


穆罕迈德在门口迎接我们。问我们体验如何?老婆抱怨解说器不工作,一直在忙着修解说器了。他说:以前不好用,后来说修好了,现在看来还是没修好。他说他会和公司反映这个事情。第二天见面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明天帝王谷KV 9的门票免了作为补偿。
回到船上已经快9点了。直奔餐厅。吃饭的时候,服务员主管过来给了我们两张单子,是服务的评价卡,要我们现在填。我说等回房间再填吧。他强烈要求现在就填。填完之后,服务员在我们吃完饭离开的时候收走,然后打开看看有没有他们的负面评价。第二天早晨服务明显没有那么热情了,因为没有必要了嘛,只要不收到投诉就可以了。
今晚还有埃及之夜,那可真没劲参加了。
回到房间洗了个澡,倒头就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