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 菲莱神庙
一早和韩国大团,一个台湾团共进的早餐,还挺热闹。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韩国团要明天一早肝阿布辛贝神庙。这个台湾团后来和我们去了同一艘游轮。
今天行程比较松,就看一下菲莱神庙和采石场。
开到码头。这个码头是小红书上著名的乱套的码头,有人说在这里被宰,有人在旁边的非登船点偷偷上船。我们有导游罩着,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道路两侧全是卖纪念品的。

在这里买了一个绿色河马小石雕。

穆罕迈德找到我们的船主,直接上船出发。

发一张导游的帅照

小船穿越过水面密密麻麻的船只,揭示着埃及旅行兴旺的时候这里有多么的繁忙。

菲莱神庙位于旧坝(低坝)和新坝(高坝)之间。就因为这个缘故,最早迁移神庙的项目里没有包括它。新坝这边蓄水的时候,两个坝之间的水位也随之上涨,把它的大部分给淹了。后来在各方努力下,把它也包含进了迁移工程里了。由两个意大利公司花了两年时间把神庙搬迁到高了13米的现在这个岛上。因此它也是最后一个才完成搬迁的神庙。

岸边除了石头山,就是这种圆乎乎的努比亚风格的饭店。

很快就到了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应该被称为菲莱神庙综合体,就是在这个岛上的一系列神庙。
最大一个神庙是Temple of Isis(爱神庙)包括了前院,两对巨大的门塔(Pylon)以及爱神庙。这个是托勒密时代建立的(埃及艳后就是托勒密时代最后一位法老)。

之后罗马人来了,在这个岛上建立了更多的庙。这些神庙原先都位于菲莱岛上,所以被统一称为菲莱神庙。在旧坝建成之前,菲莱神庙一直被认为是埃及最漂亮的神庙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过来参观。

等旧坝在20世纪初被英国人建立起来之后,菲莱神庙就有一部分被水淹没了。只能在每年的8月和12月水位下降之后,才可以参观。

等新坝建起来之后,神庙就基本都在水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也加入了保护名单。阿斯旺大坝公司在神庙附近建了一圈水坝,把水抽干,两个意大利公司负责拆除,切割,标号,并最终把整个岛上的建筑全部转移到了现在的这个高了13米的小岛上。

上岸之后,穆罕迈德就开始给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解前院的壁画

讲的什么基本都忘记了,反正就是哪个法老在供奉哪个神明。
转弯到了前庭,两个巨大的门塔竖立在前面。两侧是长廊。

巨大的门塔上雕刻着巨大的神像,很多都被天主教徒给凿干净了。或者凿掉全身,或者凿掉四肢或其中一肢。可能是觉得凿全身太累了,不停的给自己减负吧。
好在他们沿着图像仔细的凿,还能看到当初的轮廓。信奉一神教之后的罗马帝国短短 100 年的时间,对埃及的文明摧毁是巨大的。他们想要让埃及人信奉自己的神。但是努比亚人早就被拉美西斯征服,信奉着他的神明,还在一直坚持着。可见罗马人对打击本地的信仰还不至于那么的残酷。这个神庙一直到阿拉伯人打过来才没有被继续使用。

大门的两侧荷鲁斯和中国文明里的石狮子是一个作用。这一侧门塔上残存的雕刻还多一些。小肚腩雕刻的如此真切与生动,看来当年有肚腩应该是丰衣足食的象征了。

走过第一个门塔,天花上刻着一只只展翅的大肚腩秃鹫。飞的时候这肚子上的赘肉也会下垂成造成风阻吧。

第二进院子也是两侧回廊,正面门塔的结构。

柱子顶部是希腊人结合了下埃及的莎纸草和上埃及的莲花设计的。只看这些精心雕凿的装饰,都让人对2000多年前的古人的审美以及耐心敬佩不已。

正面是第二套门塔。正中心是供皇室进入神庙最内间的大门,设计的高高的。

菲莱神庙里有100多只猫咪,所以这个神庙也被戏称为喵之神庙

内殿照例是高高的天花,巨大的石柱耸立其间。随着我们的观赏,外面一船一船的往岛上拉人。内殿一会儿就塞满了人。

一大早出发,就是想要避开人群。所见略同英雄们在神庙里挤成一团。
参观者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挪动着脚步,不小心失去平衡,都要按到雕塑上撑一下。我倒是希望英法能把整个的壁画雕塑都裁掉保存到卢浮宫大英博物馆里。这样才能够健康的延续下去。不然早晚这些精美的石刻会被损坏。
我们也不和他们挤,跑到人少的偏殿里看。而且偏殿墙壁上被凿掉的石像少很多。安静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埃及人登峰造极的雕刻水平。
雕刻人物的膝盖骨和脚,感觉就像真实的肢体做的模子扣上去的一样。

脚板侧面挤压出来的肉,和踝骨的微微隆起,脚趾甲的形状,刻画的惟妙惟肖。3D打印也不过如此了吧。

这些精美绝伦的石雕布满整个神庙。而且最令人惊讶的是全部是阳刻,不是阴刻。难度更是增大了无数倍。
在光线的照耀下,明暗交织,人物好像要从墙上走下来一样。

罗马人统治埃及的时候,把爱神庙改造成了天主教堂,刻了他们的十字徽记。


拿破仑也免不了俗,过来参观了一番,并且在墙壁上题字:拿破仑到此一游。

神庙犹如堡垒一般,矗立在岛上。阿拉伯人把爱神庙称为“城堡”算是描述很准确的了

爱神庙旁边就是一个被损毁大半的Temple of Hathor (哈索尔神庙)。

这个神庙供奉的是女神哈索尔,还有矮神贝斯。因为哈索尔不仅主管着生育,还与兼职快乐,舞蹈,音乐。而贝斯主管家庭儿童的保护和娱乐。所以这个神庙两个神就放一起了。壁画也都是欢乐的样子。




前方就是图拉真亭。是罗马皇帝图拉真建的一个未完工的神庙。这个方方正正的亭子,在维多利亚时代,成了英语文学作品中赫赫有名的埃及建筑。

简单方正的外观,配上繁复精美的柱头装饰,这就是所谓的低调的奢华吧。

导游到码头上找到我们的船。我们在参观的时候他也在这里等着我们。

三个很可爱的小朋友在开船的时候帮我们拉住船。等我们上船之后,他们也一起上来把袋子里装的地图和一堆手串都倒出来,让我们挑选。

去“未完成的方尖碑”前,导游把我们拉到了一个纪念品店,里面纪念品种类丰富,最多的是玻璃制品和香水。一个个香水瓶晶莹剔透,造型别致,两家人忍不住在这里精挑细选了一些小香水瓶和香水。他们的服务特别周到,价格也比开罗的要便宜。


到了Unfinished Obelisk(未完成的方尖碑)采石场。

太阳火辣辣的晒着。幸亏没有在夏天来这里。不然呼吸估计都困难。

全世界的方尖碑全都是埃及赠送的。本土之外,最多的就属意大利了。从搬迁埃及博物馆到搬迁菲莱神庙,全是意大利公司来说,意大利也是理所当然的被赠予的最多。本来以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方尖碑是埃及赠予的,但是查了一下,那个是美国人受埃及启发,自己做的。但是纽约中央公园的方尖碑是埃及赠送的,名字叫“克丽奥佩特拉的针(Cleopetra’s Needle)”,不知是指凯撒还是安东尼。

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把人类衬托的和蝼蚁一样渺小

这座倒在地上的方尖碑高达47米,如果竖起来,将会是最大的一个方尖碑。可惜石头裂开了,不值得继续雕刻下去,因此被遗留在了采石场原地。没想到几千年后,依旧成为了大家瞻仰的对象。正应了那句古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这个柴废了,只要挺得时间够长,废不废的就无所谓了。

阿斯旺作为埃及最大的花岗岩供应地,承载了所有埃及方尖碑以及大理石雕像的制作。在采石场制作完成后,就由奴隶们拖到尼罗河畔,转载上船,运送到尼罗河的下游各地区。

温度开始急剧上升,到了30多度。穆罕迈德说:春天到了!
大叔:你是不是对春天有所误解?
我们问夏天气温多少?他说40多乃至50度。但是中午太热了,他也不会出门。如果有带团,他就安排团员自由活动。埃及本地人也怕热啊。
采石场转一圈也没半个小时。行李早晨已经拉到车上了,现在就直接开去邮轮码头。

到了码头,就有服务人员过来帮忙拉行李,一路拉上船。游船订的是Mayflower,属于埃及的五星游轮。

登记完信息,直奔房间。行李箱都已经给放好了。房间在游轮来说是不算小的。

有个观景阳台真是很好。
尼罗河对岸的农田被浓密的树林保护起来,阻挡着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丘

东西收拾完,去餐厅吃饭。中饭很丰盛,味道也是非常好。特别喜欢埃及的大饼,超级好吃。座位也是固定的。服务员很热情的过来服务,脸上显露着浓的化不开笑容。今天下午来到埃及之后的第一次休息,终于可以喘口气,在房间睡了个午觉。
小憩一会儿,补足了精神,就去参观一下尼罗河的五星河轮会有多么的豪华。装饰的古香古色blingbling的。



现代古代的结合体,很有浓郁色彩的埃及风

游轮不大,我们数了一下总共55个房间,总共有可能不超过110人游客。
顶层是游泳池和酒吧

这里就成了我们在游轮上最经常去的地方

时不时的就上来看看尼罗河的景色

特别是尼罗河的落日


晚餐也超级棒。

都说埃及的食物难以下咽,而我们在埃及完全没有吃到很难吃的东西,相反,大部分都做的非常棒,还挺适合中国胃的。

晚上照例是游轮的迎新晚会,热闹了半天,跑去顶层甲板,河岸上也有人在开Pa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