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 阿布辛贝神庙
Abu Simbel Temple
离家才三天,今早醒来,感觉已经玩了一个多星期了。每天都在赶。旅行公司怕自己被抱怨空档期太多,像填鸭一样把行程塞得满满的。窦文涛说旅行的意义在于拉长时间,延长了生命。深有同感。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尼罗河上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码头停靠着一艘艘的游轮。等明天就去这其中的一艘了。

对面的小摆渡船,也开始不停的来来回回的过河了

吃完超级丰盛的早餐。来到码头等摆渡船

埃及的轮渡船花花绿绿的,很是鲜艳。

酒店独树在尼罗河的湖心岛上。

北端,是他们违章建造的小楼。根据导游说,湖心岛上不允许建造高于两层的楼房,不然会挡住对面的皇陵。但是它还就这么建了,也没什么问题,应该是背后有人吧。

下游的高楼是著名的传奇老瀑布酒店。尼罗河惨案就在那里发生的,啊,就在这里被阿加莎克里斯蒂编出来的。

到了河对岸的码头,穆罕迈德已经在那边等着了。白天看阿斯旺,比开罗略好一点,但交通也是一团乱麻。
经过大天主教堂,穆罕迈德说这座教堂是全埃及第二大的。他自己原先是信天主教的,后来又转穆斯林。反正不要钱,多少信一点,很有埃及人的多宗教风格。他讲信天主的大部分都在上埃及,阿斯旺是埃及天主教徒最多的城市了。
他给我们看他在别人祈祷的时候用手机环绕拍视频。和开罗的导游阿里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阿里就是祈祷的时候连话都不说,更不要说他直起身子来环拍了。但是,他会到点就找个地方做礼拜,阿里反而不会。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坚持。
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阿布辛贝神庙。途径阿斯旺高坝(Aswan High Dam)。
阿斯旺高坝
Aswan High Dam
有高坝,就有低坝。低坝也叫旧坝,是当初英国殖民的时候修建的。低坝的对面就是菲莱神庙。明天将会去这里参观。

堤坝,镇子口,都有碉堡,碉堡前面有装甲车。荷枪实弹的军人驻守,黑洞洞的机枪口对着来往的人群。虽然很想拍,但是怕我shoot他们一下,他们shoot我一下,我就赔惨了。
高坝上有不少的游客。往上游看,能看到跨河的大桥

旁边就是发电站,供给了埃及大量的电能。最多的时候,提供给埃及全国50%的电量。平常也会把电力卖给邻国。

下游的纳赛尔湖。两侧是绵延的沙丘形成的土山

浩瀚广阔的湖面

和古埃及的神庙。

阿斯旺高坝,穆罕迈德介绍说,高110米,横跨3800米的尼罗河。顶层宽40米,底座宽980米,在三峡建成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大坝的水库,就是纳赛尔湖,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多么大呢?我们从High Dam开到阿布辛贝将近300公里,还只是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这里存储了埃及11年的用水。
所以阿斯旺高坝,是埃及最重要的建筑。其重要性超过了苏伊士运河。因为苏伊士运河是满足赚钱的需要,而阿斯旺高坝是生存的需要。
当初建这个大坝,也是颇为曲折的。1952年,建立阿斯旺高坝的想法就存在了。但当时埃及还是国王掌权,就是上一篇提到过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第10代国王。因为当时埃及还是在英国的实际控制之下的,所以通盘考虑,更希望在尼罗河的上游埃塞俄比亚和苏丹那里建一个水库。原因很简单,那里水库蒸发量小很多。但是纳赛尔兵变成功,成为了埃及的总统。自然是要把水库建在埃及自己的地盘上,于是阿斯旺新坝快速提上日程。
建这个大坝太费钱,纳赛尔找到了英国和美国借钱。美国为了防止埃及和中东出现共产主义,联合英国批准了给他们的资金援助,批了2.7亿美元。纳赛尔和美国说,你看以色列那么能打,你再给我军事援助吧。美国说可以,但是只给你提供自卫武器,不能进攻。纳赛尔不乐意了,没接受offer。
没钱怎么办?他就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赚的钱去填大坝的大窟窿。英法以色列跑出来给埃及一顿暴揍,把整个西奈半岛都给以色列拿走了。美国苏联出来调停,纳赛尔顺势横跳到苏联,从那里拿到了军事和大坝的支援。纳赛尔开心了,承认了共产主义中国。美国一看,说那我给你加大援助吧,你别和苏联做生意了。但是英国不同意,撤资了。结果西方这块就搞黄了。苏联更开心了,也加大投入,并且给了纳赛尔2%的利息,让他慢慢还。
在苏联的援助下,10年时间大坝完工。又花了6年时间蓄水完成。大坝现在避免了尼罗河下游的干旱与洪涝,给埃及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还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它消除了埃及伊蚊的生存环境,从而消灭了靠它们传播的裂谷热。埃及利用纳赛尔湖灌溉出来的新的农地的收入,正好付给每年给苏联的还款还有富余。
埃及人在大坝一侧建立了苏埃友谊纪念碑。这个大坝是苏联对外援助最大的工程,和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一样。

但是建大坝也不是全是好处。因为纳赛尔湖的原因导致了阿布辛贝神庙,菲莱神庙等总共22个神庙的搬迁。其中有一个神庙,埃及就直接赠送给了西班牙。现在在马德里。等以后去的时候去看看。
同时被淹没的还有44个努比亚村子,十几万努比亚人也都因此搬迁。赔偿款到2020年才发放到第二轮。努比亚作为上埃及的原住民,和美加不一样,被当作了二等公民。在北美却是凌驾于公民之上的种族。
大坝建成后,阻断了尼罗河的淤泥流动。现在淤泥都堆积在大坝上游这边了,预计500年后就把纳赛尔湖给填满了,完全丧失蓄水功能。而下游,特别是尼罗河三角洲,得不到新的淤泥,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导致了海水倒灌,很多土地盐碱化。尼罗河的鳄鱼和鱼类都很少能够越过大坝了。
对埃及人更致命的打击来自埃塞俄比亚。众所周不知,尼罗河两条重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集到一起形成了尼罗河。而青尼罗河占了80%的尼罗河流量。处于青尼罗河上游的埃塞俄比亚建了一个超级大坝,复兴大坝。一下子把青尼罗河给截断了。埃及90%的人口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现在自己的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了。埃及政府表示很蛋疼。
离开了大坝,就开始在沙漠里穿行。

一望无垠的沙漠上,也有一片片绿色。这些就是纳赛尔湖建成后,重新从沙漠里要回的100万英亩农田。

种的是以色列人开发的在沙漠里能存活的小麦。五月份收割,种玉米,再种苜蓿。一年轮转。作为以色列的穷亲戚,埃及和周边邻国没事就和以色列干一仗,被揍惨了就回家窝着,问以色列要援助。

灌溉的水是从那赛尔湖开了40公里的运河调过来的。现在要再开2条新运河。还有泄洪区的水,不要浪费,都再引回那赛尔湖。

有一些地,是用围墙围起来的。穆罕迈德介绍说当初埃及去找IMF贷款开垦土地,未果,又去找沙特要了大笔贷款,代价是把1/3的土地给他们。后来自然是耍赖不给了,变成了国家公有。但是百姓们又开始说这是我老祖宗的地,于是也要强占,所以政府建了围墙把地围起来,拉上点网,派兵保护起来。用事实告诉他们,州官耍赖可以,百姓耍赖不行。
官种的矮的棕榈树,每年结很多椰枣,他们会在斋月的时候,傍晚开禁后,先吃几粒椰枣暖暖胃,再开吃是吃饭。所以椰枣对他们来说是个重要的食物。
司机下车买了一大盒,给我们吃。我们每个人都尝了几个。不像北美的椰枣那么齁甜,但也没吃太多。剩下的司机就带回家了,相当于公款购买了。

路上看到好多大巴迎面开来。穆罕迈德说这些大巴都是从阿布辛贝神庙撤回来的,我们到那里人会很少!这就是跟着一个有经验的导游的好处👍

他掏出我们的行程仔细看,发现我们明天下午竟然空着,这是不对的!他就开始推荐去哪里玩,说努比亚村子很好拍照啊,给我们看他拍的超级棒的照片。还要安排坐尼罗河上的大帆船felucca。能不能不要引诱我啊 !这些天行程安排的超赶,每天早晨起来都在赶。第一天8点集合,第二天checkout后8点集合,第三天坐轮渡后7点半集合,明天又是要checkout轮渡后7点半集合。自驾游绝对不会这么赶。但是来都来了,砍哪个项目都不舍得。只好再继续肝下去。希望到了西班牙自己玩能够轻松一下啊。😅
安排完帆船和努比亚村的行程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埃及象形文字和各种历史。他在大学里学了四年埃及的象形文字,基本所有的文字都认识。说着说着,就快到阿布辛贝神庙的时候,他开始讲解拉美西斯为了浪漫爱情建了这个神庙,不是耀武扬威。四个巨大神像,象征东西南北埃及边境,四方来朝。当年是怎么切割的,怎么运的,blah blah 一大堆。我们都来不及给AB夫妻俩翻译了。
正说到:石像高20米,脸宽四米,嘴长一米的时候。Amy拍拍老婆,问他一直在说都说了些什么。老婆说:嘴大一米!一句话把最精华的翻译完了。突然感觉有点“Lost in Translation”了。大叔当场笑喷了。穆罕迈德又开始开机关枪了,说一句,认真听讲的老婆就下意识的重复一下最后几个单词。大叔简直笑得肚子都疼了。
不久就到了阿布辛贝神庙的停车场。果然很空!

炙热的太阳把天上的云都给蒸发的无影无踪

景点里所剩不多的游客也躲在咖啡厅里乘凉

就连本地的姑娘都要藏在阴影里

只有三角梅依旧在火热的阳光下盛放

走往神庙的路上,随处可见的小石堆,有欧美的游客,就有他们的存在。

搬迁神庙的时候,40多个国家专家的通力合作,把神庙和山体切成一个个若干吨的“小块”,编上号,在高处重新组装起来。从侧面山体看,也能看到拼装的痕迹。我问Mohamed:山体是不是也是原来的石头拼接的?他说:山不重要,庙重要。山体的石头有些是新搞的。就算是新加了一部分石头进来,光这个拼装量就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更何况还是在纳赛尔湖蓄水的时候做的,不停上涨的水位线就是他们的deadline了。

神庙巨大雕像的侧影也随着步道的旋转逐渐显露身影。几个人不停的哇哇的感叹着如山岳般的身影。

往前走,视线无法离开这四座雕像。当巨大的雕像完全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只觉得一股威压扑面而来。不需要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就这样如天神般正襟危坐,俯瞰眼前的众生。即使创世神阿蒙,都显得那么的渺小。比肩创世神,我认为这才是拉美西斯的本意吧。那种震撼是看电脑屏幕前的照片和视频所体会不到的。
由山体直接凿出的整座神庙,门口的这四个巨大的石像。左边两个是拉美西斯二世,右边两个也是拉美西斯二世。腿边上的几个雕像分别是他的正宫娘娘,他的丈母娘以及最大的几个儿女们。

拉美西斯二世,作为古埃及最强盛时期新王国时期最伟大,武力值最强盛的战神法老,一生经历15场战役,未尝败绩。除了Battle of Kadesh被认为是平局之外,全部以胜利告终。所以,他被称为Ramessess The Great(大帝)。能被冠以The Great的,就是历史上的巨牛,比如Caesar The Great (凯撒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亚历山大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 (俄罗斯等凯瑟琳大帝)。
而这里,在古埃及时期是努比亚王国的地盘。拉美西斯一上台,就征服了这里。并在执政后第四年就开始修建这座神庙。历经20年,终于在公元前1265年完成了这个神庙的建设。在努比亚的地盘上建立如此恢宏的神庙,自然也有威孚四方之意。
神庙一直使用了1000多年,直到公元前1070年,埃及人的信仰转变,才开始弃用这个神庙。
这么雄伟的神庙竟然被遗忘了几个世纪。一直到1813年,瑞士的东方学家约翰•布克哈特 (Johann Burckhardt),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成为了近代第一个重新发现阿布辛贝的欧洲人。布克哈特出生于洛桑,在英国的牛津学习了阿拉伯语,就开始了为去阿拉伯地区作准备了。平常也打扮成阿拉伯人,还给自己起了个阿拉伯名字。他的时代虽说很多人去中东地区,但是这毕竟还是一个危险之旅。特别是当他听说一个著名的教授在寻找Petra的途中被阿拉伯人谋杀了,更小心了。尽管这么小心,1809年,他动身去叙利亚的阿勒颇的途中,还是几次被他雇用的保镖给抢劫了。到了阿勒颇,他哪里也不敢去。研究古叙利亚文字的同时,继续打磨自己的阿拉伯语,过着穆斯林的生活。两年后,觉得自己已经是无懈可击啦,进行了两次短途旅行作为测试,甚至在途中把自己打扮成阿拉伯的贫苦人,吃饭就去要饭,睡觉就睡在路边,到最后安然回来。他觉得自己又行了。于是开始了去埃及开罗转西非马里的行程。
到达约旦的时候,当地总督给他安排了一个保镖。不久,他就又被保镖抢干净了,扔在荒漠里。他到现在都还没明白,他的弱点不是他伪装得不像穆斯林,他是和保镖犯冲啊!
在约旦的沙漠里,他被贝都因人给救了下来。并且在1812年8月22日,用一头羊的代价,让导游带他去他们口中的王子的城市,找到了遗失的城市:Petra!他成为了当代欧洲人看到Petra的第一人。
离开Petra,他从危险的陆路穿越约旦和西奈半岛,最后抵达开罗。他本想一路西行,穿越撒哈拉去西非的马里。等了四个月,没等到商队。只好放弃原定计划,沿尼罗河骑驴向南,去现在的苏丹。结果在进入苏丹钱,被充满敌意的部落阻挡,停在了阿布辛贝。
1813年3月,他发现了被风沙淹没了的阿布辛贝神庙。那时候,四个巨大的雕像几乎全被沙子掩埋,只露出了头颅。他甚至都判断不出来雕像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
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意大利探险家贝佐尼,后者在1817年,终于成功地挖掘出了整个神庙。

几千年来,不管是受人膜拜,还是被湮埋在沙海,他都这样坐着,一动不动。第二个雕像动了,于是头掉地上了。后来搬迁的时候,还是按照当初发现它的位置,把掉落在地上的头颅还放在原位。所以掉了就是永远的掉了。

雕像的基座下面,一群群的俘虏们跪在地上。这一侧是叙利亚人。

另一侧是努比亚人。雕刻的也都是惟妙惟肖。一眼就看出来他们的特征。

而整个神庙里,只要人能够得到的地方,都刻着某某到此一游。虽说现在看来是不讲公德的行为。但是这些涂鸦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帮助考古学家。比如刻在神庙正门第一个雕像腿上的古希腊文,让人知道了这个神庙在埃及的希腊罗马时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多年),还在被零星的使用着。当涂鸦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也会升华了,成为了古代的涂鸦。


穆罕迈德给我们讲完了,他就躲到神庙前面的咖啡店里去了,让我们自己进去观赏。不得不说导游选的时间很好。早晨挤满了人的神庙,现在竟然可以经常的拍到无人的场景。一进门,还没来得及再次震撼,就被门卫喊住了。他举着金光闪闪的生命符号,笑着举到我面前。大叔下意识的就拍了一张。然后他就开始伸手要钱了。只好给了他一美元。这和小说里的看守神庙的守卫不一样啊。

神庙是标准的埃及神庙结构,分三进。第一进的通道两侧,竖立着八个巨大的立柱石像。一边是四个拉美西斯二世,另一边也是四个拉美西斯二世。

要不说拉美西斯自恋呢?两边的石像唯一不同就是左边戴着的是代表着上埃及的白冠,右边的是代表着上下埃及的双皇冠。
立柱石像的后面墙壁上,刻满了拉美西斯的丰功伟绩,战争中天神般的勇武,割下敌人头颅的残酷,宽恕敌人俘虏的仁慈,对25分之一的老婆的爱恋,对儿女的慈爱,对创世神阿蒙和对太阳神拉的虔诚。种种事迹,向世人展示。

老婆把每个穆罕迈德讲过的壁画都拍下来了。虽然采光不好,但是胜在巨大的贴脸效果。

神庙的尽头,是四个雕像,左边两个……不是拉美西斯了,右边两个……也不都是拉美西斯。毕竟是神庙,也不能都雕刻自己不是?四个中只有右二是拉美西斯。和他并排C位的是埃及的至高神阿蒙。拉美西斯想在首都Thebe(现在的卢克索)的神庙里把自己和阿蒙神并肩坐,大家都反对,只好到这个边陲神庙来过过瘾。他也是埃及不多的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给神化了的法老。
每年的10月22日和2月22日,太阳光会穿过整个神庙,照射到右边三个石像身上。现在因为整个神庙被搬到了高处,所以比最初晚了整整一天。
最左边的是掌管黑夜和死亡的神,就照不到了。最右边的荷鲁斯也是兼职掌管清晨的神,所以只照到一个肩膀。坐在C位的阿蒙和拉美西斯都会全身沐浴在阳光里。这两天的游客也是尤其多。根本挤不下。

神庙的旁边就是一个小号的神庙,这是拉美西斯为他的正宫皇后Nefertari修建的。他是第二个给自己的王后修建神庙的法老,也是唯一的一个把皇后像和自己等身高的法老。

大门的两侧的六个石雕,四个拉美西斯,两个他的正宫Nefertari像。左右都是两拉一奈,王后摆中间。

门口一个守卫,照例是只想着卖东西收钱,别的一概不管。几个中国年轻人在里面摆拍。女的把埃及公主的服饰穿出了夜总会公主的气质。男的开着闪光灯在里面咔咔的拍。我去告诉他们这里不要打闪光灯,门口就画着呢。其中一个说抱歉不知道。然后转头继续闪。

小神庙里面的支撑柱就不是皇后的全身像了,而是女神哈索尔 (Hathor),掌管爱、音乐、舞蹈、美丽、生育和欢乐。

神庙的壁画上也自然都是皇后供奉女神的场景

女神哈索尔经常以牛的形象出现,或者头顶着牛角。神庙尽头的壁画上,王后在河边设立祭坛,一头女神乘着轻舟,在尼罗河畔青纱帐般浓密的莎纸草中显现身影。

逛完神庙,在咖啡厅找到导游和Bill,离开神庙之前,先去博物馆看了一圈。

逛完神庙,导游领着我们去吃饭。路上告诉我们,刚接到通知,游轮推迟到后天下午出发。因为有个韩国的大团,没来得及去Abu Simbel参观,要后天一早赶过来,再赶回去。等他们回来再出发。于是他就把我们明天下午坐大帆船的行程改到了后天早晨,说这样景色更好。 终于明天下午可以喘口气休息一下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出了神庙不远,就到了饭店。是努比亚人的装饰风格,真是太漂亮了。

努比亚风不太清楚,但是粘土世界风是没跑了。

本来心中对饭店的定位就是乡村小饭店,没想到饭竟然非常好吃,番石榴果汁也很好。

还有饭后水果随便取。我们基本没去拿,因为非洲鲫鱼做的真是超级好吃,大家都不小心吃撑了。

归途漫漫

导游是个话唠,不和我们说话的时候,就和司机说,一刻也不停。司机受不了了,戴上耳机装作打电话的样子。他没人说了,就也拿起电话说话。来往6个小时,他的嘴真的一刻都没停过。
在路上惊闻埃及磅昨天汇率跳崖,兑换美元从30:1到了50:1。两家人一共就换了200美元的埃及镑,还能一夜损失80美元,贬值40%,真是难以想象。
到酒店的时候正好黄昏。

一艘艘大帆船都出来遛河了。

幸好改成后天清晨再坐船,时间从容。

趁最后的机会走到酒店所在的湖心小岛的最前方,因为明天就要离开酒店了。所以今天再累也得逛一下啊。

太阳已经下山,天色还亮。
千帆竞渡回港,纷纷开向上游。Falluca每天只开日出和日落两个时间段,结束了就回去。

两个桅杆上的工人,在解帆,看到我俩站在河边,就和我们挥挥手。
我没看到。老婆告诉我了。我于是也冲他挥了挥手。他停下手中的活,再次冲我们微笑挥手。埃及人很热情,也很真诚。

这么说估计小红书上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感觉我们和他们去了两个不同的埃及。

经过酒店建的新楼

来到了湖心岛的最前端。

夜幕已经降临。河对岸的皇陵也亮起了灯。在尼罗河上航行了千年的大帆船,经过了几千年的陵墓

尼罗河上也开始热闹起来。挂满颜色浓烈的彩灯的船,大声播放着音乐。瞬间就把你从几千年前拉回到当代的县城。

沿着亮着古香古色的路灯的小路回到酒店。

结束了繁忙的一天。

